误区1:管道口径缩小——为节省成本将DN50主管改为DN40,导致压降从0.05 MPa增至0.12 MPa,流量损失达18%。应严格按流速≤15 m/s计算管径,每增加一个90°弯头等同增加1米管长。误区2:未设置缓冲罐——直接连接用气点,导致纯度波动±1%。需在出口增设≥50倍每分钟流量的缓冲罐(如100 Nm³/h系统配2 m³罐)。误区3:吸附塔地基不平——倾斜度>2°时,CMS因重力分布不均产生沟流,局部提前穿透。调试时应用水平仪校准,垫片调整至≤1°。系统化规避需执行五步:①设计审查——由厂家提供P&ID图,标记管径、阀距;②到货检验——用内窥镜检查吸附塔内壁是否锈蚀;③气密测试——充0.8 MPa气压保压24小时,压降<0.02 MPa;④动态标定——用气相色谱仪检测纯度,调整吸附时间至最优;⑤培训建档——对操作员进行阀门切换、露点监测培训,并记录初始运行参数作为基准。某电子厂因忽略气密测试,运行一周后发现纯度从99.9%降至99.5%,最终排查为法兰垫片微漏,耗时停产3天整改。